- 安居自住
從租屋到理想生活:讓家變得有溫度的關鍵,其實是「軟裝」
你心中的理想居所,是什麼模樣?也許是回到家時,一盞柔光的立燈靜靜亮著;也許是踩在木質感的地毯上,感受到柔軟與溫暖。這些看似細微的改變,其實不靠大規模裝潢,而是來自「軟裝」的魔法。
本集《愛莉說好室》,我們邀請到擅長空間風格營造的軟裝設計師 Nina,和主持人邱愛莉一起聊聊——什麼是軟裝?租屋族、小資家庭、忙碌上班族,又要怎麼用軟裝打造真正舒服的生活空間?
軟裝不是裝潢,是賦予空間性格的美感設計
很多人一聽到「設計」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敲牆打地板、重拉水電,但軟裝完全不同。
Nina 說得很生動:「硬裝像是人的骨架,軟裝則是穿著打扮與妝容。」透過布料、燈光、傢俱、配件的搭配,就能讓空間瞬間有個性、有情緒——這才是生活真正開始的地方。
尤其對租屋族來說,不能動格局沒關係,反而更能發揮軟裝的威力。
讓空間瞬間升級的三感一搭法則
Nina 提出的「三感一搭」原則,是她選品與布置時的重要準則:
- ●氛圍感:整體色調與風格要一致,不要讓空間風格打架。
- ●空間感:選對尺寸的家具很關鍵,比例錯了會讓家變擁擠或空洞。
- ●質感:摸得到、看得到的細節會影響整體舒適度,例如選擇木質、棉麻或編織材料比金屬更溫潤。
- ●搭不搭:家具選擇要符合自己的生活習慣,不然再美也可能變成灰塵堆積的擺飾
她強調,「布置不是為了好看,而是為了讓你的生活更順手、更自在。」
色彩搭配怎麼配?用 60 / 30 / 10 黃金比例就對了
許多人對「配色」感到苦手。Nina 建議參考設計常用的比例:
- ●60% 主色:用在牆面、地板等大面積區域。
- ●30% 輔色:窗簾、抱枕、地毯等軟裝飾品。
- ●10% 點綴色:植物、金屬飾品、裝飾畫,負責為空間畫龍點睛。
這樣的配色方式,不僅讓空間層次清晰,也比較不容易出錯。
若還是沒信心,從「同色系漸層」搭配起步,是最安全又有質感的做法。
小空間更該精準軟裝,重點不是多,而是剛剛好
許多人覺得租屋空間太小,不適合軟裝。但 Nina 卻說:「空間越小,越要精準布置!」
她提供 3 個實用原則:
- 1.少而精,不是越多越好。
- 2.家具選機能美感兼具的款式,像是可收納的茶几、摺疊桌椅或屏風,都是提升坪效的好選擇。
- 3.從生活用品下手,連牙刷杯、收納盒、調味罐都能挑得有風格又實用。
就算是簡單的編織收納籃、同色系的收納罐,也能讓雜物變成空間中的裝飾。
軟裝不只是裝飾,它也是情緒與生活節奏的引導者
軟裝之所以迷人,是因為它不只改變空間樣貌,也潛移默化地調整我們的生活節奏與情緒。
Nina 分享她在家放上一張單椅與落地燈,變成下班後的「儀式感角落」;點一顆香氛蠟燭,也能提醒自己——該放下手機,好好休息了。
這些生活中的小小改變,正是軟裝最打動人的地方。
預算不多也沒關係,從燈光、布織品、牆面三大元素入手
想要用小預算創造大改變?Nina 建議先從這三個部分著手:
- 1.燈光:3000元就能買到有氣氛的立燈、燈條、插電燈具,替空間注入溫暖。
- 2.布藝:選擇合適的床包、抱枕、窗簾,就能讓空間感覺更柔和、更放鬆。
- 3.牆面佈置:貼一面牆海報、加個層板、展示旅行回憶或喜歡的偶像周邊,都是低成本又高個性的布置方式。
尤其窗簾是軟裝中「投資報酬率最高」的一環,不只影響採光與隱私,也決定空間的氣質與氛圍。
最後提醒:軟裝是生活風格的延伸,不是裝飾品堆疊
「不要讓軟裝變成只是裝飾的藉口。」Nina 強調,我們挑選的每一件東西,應該要與生活真正有關聯。真正的美,不是裝飾出來的,而是生活方式的呈現。
從日常用品出發、從你真正會使用的東西著手,讓「家」慢慢長出屬於你的樣子——這才是軟裝最重要的意義。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