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居自住

設計不只是單純美學,從寵物宅到設計哲學:談責任、溝通與生活平衡

前言:設計的背後,是一種長期的承諾

當我們談室內設計,許多人腦中浮現的畫面可能是美麗的樣品屋、精緻的裝潢,或是質感滿分的軟裝搭配。但對闰年設計的創辦人 Lea 而言,設計遠遠不只是「打造一個漂亮的空間」。它更像是一份長期的承諾:對客戶的承諾、對設計團隊的承諾,甚至也對生活在空間裡的寵物有所承諾。

在這一集《愛莉說好室》中,Lea 從她的專業經驗出發,分享了室內設計師如何像戀人般理解客戶的需求、像醫生般診斷問題,也談到她為什麼決定把「寵物友善」放在設計的核心位置。

設計師與客戶的關係:更像一場長跑戀愛

Lea 常形容,設計案和客戶之間的互動,與戀愛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因為一個設計案往往少則半年、多則一兩年才能完成,這段時間裡難免會遇到溝通落差與情緒張力。

她強調,設計團隊必須幫客戶「翻譯潛台詞」。當客戶說想要「簡約」,其實往往隱含著「要簡約但不能太單調」。這需要設計師細膩地傾聽、觀察與判斷,否則很容易出現認知落差,導致雙方不滿。

同時,Lea 的公司訂下明確的服務規範:每日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是客戶服務時段,超過時間設計師就不再接聽電話。這並非拒絕服務,而是確保設計師能維持正常生活與專業狀態。她認為,設計師若自己都過著失衡的生活,是不可能創造出真正舒適宜居的作品的。

設計師像醫生,空間問題需要耐心診斷

除了「戀愛」的比喻,Lea 也把設計師比作醫生。很多屋主購買中古屋後會遇到漏水問題,但造成漏水的原因往往錯綜複雜,必須從基礎檢查開始,一步步排查。

她說,設計師與工班每天都要面對現場的不確定性:材料是否到位?工法是否適合?鄰居是否有意見?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工程進度。這時候,客戶若能理解設計師的角色不是「魔術師」,而是「協助找解方的醫生」,彼此才能攜手把問題解決。

為什麼專注在寵物友善宅?

Lea 的公司幾乎每個業主都有養寵物,這並不是偶然,而是她刻意經營的方向。她甚至在合約裡設定了一個獨特條款:如果業主還沒有養寵物,必須承諾三年內領養或飼養一隻,才會接案。

這樣的堅持來自她對「棄養問題」的擔憂。台灣的寵物棄養率不低,許多人一時衝動帶回毛孩,但當家具被破壞或生活被干擾時,便選擇放棄。Lea 相信,好的設計可以幫助減少衝突,讓毛孩的需求被滿足,也讓飼主的生活更自在,最終降低棄養率。

從惡魔犬到設計哲學:親身體驗的轉折

Lea 自己的邊境牧羊犬,曾經是一隻「破壞力滿點」的狗。拖鞋、眼鏡、傢俱都成了犧牲品。她甚至一度因為狗狗的行為問題而萌生放棄的念頭,但最後還是透過正確訓練與耐心陪伴,讓牠逐漸改變。

這段過程讓她深刻體會到,寵物友善宅並不是「奢華寵物設施」的堆疊,而是設計、訓練與生活習慣的三位一體。設計可以降低毛孩破壞的可能,但最終仍要靠飼主的態度與責任感來支持。

為什麼預售屋是最佳的寵物宅藍圖

在眾多案型中,Lea 特別偏好預售屋。原因是預售屋能在客變階段就介入,提早規劃格局、材質與動線。這樣一來,就能從根本上讓空間更符合人寵共居的需求。

相較之下,中古屋設計往往需要大規模拆改,不但成本高,還可能破壞結構。她認為,預售屋就像「預防醫學」,在最初就把問題解決掉,住起來才能真正長久安心。

結語:設計是一種共生哲學

在這一集的分享中,Lea 不斷提到「責任」這個詞。無論是對客戶、對設計團隊,還是對毛孩,她都相信設計的本質是「共生」。設計師不是單純提供一個漂亮的圖,而是幫助家庭與寵物找到更舒適、更平衡的生活方式。

在這個越來越多人把寵物視為家人的時代,寵物友善宅不僅是一種趨勢,更是一種必須被看見的需求。正如 Lea 所說,設計從來不只是美學,而是一種與生活緊密相連的責任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

關於 House123

一直以來,我們成立的使命就是想集合買方的力量,透過我們,讓想買房子的人可以有更多資源,不管是「安居自住」或是「幸福收租」,讓買賣房子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生經驗。歡迎好好運用我們,實現「安居樂業,財富自由」的夢想。

聯絡我們

關注我們